• 有远见的老人, 帮儿女带娃从来都有“3不做”, 越不做, 越被感恩

  • 发布日期:2025-07-05 19:11    点击次数:200

    邻居刘大妈跟我哭诉:

    我一个60多岁的老人家,掏心掏肺帮儿子儿媳带娃,结果儿媳昨天跟我大吵一架。

    刘大妈平时是个热心肠的阿姨,别人家有什么事情,她能帮得上忙的,都会搭一把手。

    听着她的哭诉,我心领神会,问她:“你是不是管的太宽了?”

    刘大妈敢想反驳,我就说:“你先别急着反驳,你看看下面我说的对不对。”

    见刘大妈点头,我也回想了一下,问她:

    “你是不是带娃又做所有的家务?是不是生怕儿子儿媳累着了,恨不得将所有的事情都自己动手做?是不是在带娃的时候,总用自己的那一套经验?”

    刘大妈听完,点了点头,闷声道:“我这样为孩子们,难道错了吗?”

    刘大妈帮忙带孩子,当然是没错的,可儿子儿媳非但不感恩,反而还跟她大吵一架,就值得反思了。

    其实聪明的老人帮儿女带娃,有3“不做”,越不做,越利于家庭的和睦,越被孩子们记住你的好,孩子们越懂感恩。

    一:不越位,坚守“配角”的本分

    刘大妈早年丧夫,含辛茹苦将独子拉扯大,等到孩子结婚生子,她为了让儿子儿媳更加轻松,家中的大小事物都自己做,甚至在带娃这件事情上,也不让他们操一点心。

    说得好听点,她是一位好婆婆,可说得不好听了,她这就是越位了。

    因为父母,始终是孩子生命中的主角,而你奶奶姥姥,再好也只是配角。

    刘大妈对孩子很溺爱,孩子哭了,她就用糖果去哄。孩子摔了,她就用手拍打地板说“打死你,打死你。”

    儿媳本来工作不忙,有足够的时间育娃,可刘大妈每天晚上都把娃带出去玩几个小时,甚至还跟儿媳在育儿方式上存在分歧,有过好几次闹得不愉快。

    其实,儿媳也感谢婆婆为她照顾这个家,可婆婆的有些做法是她不能接受的,当不满积压得太多,就在那天爆发了。

    还是那句话,父母永远都是孩子生命中的主角,老人越界了,非但没有养好孩子,反而还容易撕裂跟子女的关系。

    二:不替代,让孩子父母在责任中成长

    刘大妈虽然在育儿方式上跟儿媳存在分歧,可若真要出门个一两天,将孩子留在家里面,儿媳又挺怀念她的。

    因为婆婆不在,她有时候连孩子哭了不知道要怎么哄,而且她还发现,自己面对孩子没有耐心,责任心也不够搭。

    原来,刘大妈的“付出”,早已让儿子儿媳成为了一对不知道怎么养育孩子的父母。

    因为大小事务都是刘大妈在做,就连换尿片,儿媳也是很生疏,这都是被刘大妈给惯着的。

    刘大妈想为子女们分担,所以大小事物都不让孩子们动手,直接将儿子儿媳养成了“废父母”。

    懂得感恩的人还好,不懂得感恩的人,只会觉得这行中付出是理所当然,等到老人年龄再大一点,他们越发不懂得孝敬她了。

    老人要适当的给父母一点信心和空间,让他们承担起当父母的责任,他们才明白育儿的不易。

    三:不内耗、不牺牲,才能活得轻盈自在

    刘大妈平时挺开朗乐观的,可是在跟姐妹们聊天的时候,也会大吐苦水。

    她时常说,我为了这个家,牺牲了所有,就连姐妹们的聚会都没有去,可孩子们非但不念一句我的好,反而还嫌我不会带孩子。

    这种就是典型的付出太多,当没有得到相应回报的时候,就会生出不平衡感,陷入内耗状态。

    其实,每个人的付出和收获不可能完全成正比的,如果付出多少,要求必须得到多少,那么最后一定会受伤。

    身为家里长辈,我们首先就要排除这种内耗的情绪,想开一点,才能轻松自在。

    我们也无需牺牲自己全部的时间和精力,因为没有一个孩子,希望自己的母亲如此辛苦,他们更加希望,父母的晚年生活是在轻松幸福中度过。

    该去聚会的时候就去,该去旅游的时候也别心疼钱,想去逛街的时候也不要放不下孩子。

    你的适当退出,懂得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,换来的是全家和睦,子女感恩又孝顺。